晓花在文章里这样写过:清晨,老爸为我准备的早餐;上班时,看见大街小巷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到外地出差时,打电话听到女儿稚嫩的声音时都会十分感动。她说,自己对生活一直是怀着感恩之心,也许这便是她能在生活中不断发现美好事物的真正原因。
用家庭之爱谱温馨乐章
就在接受采访时,晓花说打算和女儿一起去参加一个亲子活动,不过首先要征得女儿同意,“女儿说可以才可以”。她觉得女人的归宿点在家庭,不应该刻意把自己弄成一个事业型的人,如果一个人的家庭关系都没能处理恰当,不仅让人怀疑其在事业上的能力,而且时常被家庭的事情影响心情同样不能安心工作。在事业上,晓花分管着达县电视台的宣传工作,庞杂且细致,她却游刃有余,处理起来得心应手,她说事业上的成功和自己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不无关系。
有养育之恩的父母,爱护自己照顾自己的丈夫,让她明白“责任”二字的孩子,他们都是让晓花感受到温暖的家人。作为一个女人,晓花坦言家庭是第一位的。几年前初为人母的她,有次在外地出差,想家的思绪油然而生,特别挂念小女儿。拨通女儿的电话,听到女儿用稚嫩的声音叫“妈妈”,晓花的眼泪就流了下来,仿佛此时此刻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晓花说丈夫是影响自己一生的人,至今还十分感谢丈夫,是丈夫让两个人生活的每一天充满玫瑰色,丈夫的某些举动让她既惊讶又感动。她说:“你能想像一个快四十岁的男人,平时在工作中都是不苟言笑特别一板一眼的样子,还愿意陪着我去迪厅,在大街上两人手牵手吃冰淇淋。”晓花说起这些满眼都是掩藏不住的笑意和浓浓的爱意。
她翻开书里的《秋之恋》,“这就是我和我丈夫的故事艺术化了的版本”。原来晓花的丈夫比她大了十多岁,正是他散发出来的成熟稳重深深地吸引了晓花的目光,恋爱的时候她是崇拜他的,那份淡淡忧郁牵动着她的心,他历尽沧桑的阅历为她指点事业和生活的迷津,让她义无反顾地走进婚姻的殿堂。“《秋之恋》里女主角在婚姻中遇到的家庭问题,也是我遇到的。结婚前把婚姻想得太美好了,还好我的家人,包括双方父母还有他一直在身边,才能延续这份来之不易的甜蜜。”喝了一口茶,她沉吟了一会儿,说:“连米歇尔·奥巴马都说,‘我们的婚姻坚固,但不完美’,况我等乎?哈哈哈!”爽朗的笑声透露出她对婚姻的执着和信心。是啊!如此可爱且充满智慧的女子,用心去经营婚姻,得到的回报必定是丰厚的。
承父辈之思走文学之路
回忆踏上文学这条路,可以用顺理成章来形容。因为父亲是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宽容的环境让晓花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不管是用语言还是文字。记得念小学的时候,晓花的一首《露珠》发表在《语文报》上,这首由晓花执笔父亲修改的诗歌成了她文学道路的奠基石。尽管诗歌的内容已经不记得了,但当时的那种激动和兴奋让她直到今天都难以忘记,“非常高兴,非常兴奋!”
晓花在读书期间常常把零花钱拿去租书看,当时琼瑶已经出版的48部小说全部被她仔细翻阅了无数遍,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才子佳人、灰姑娘遇到王子的爱情模式渐渐地失去了魅力,她开始寻找新的文学理想。三毛的《雨季不再来》、张爱玲的作品都是她的所爱。她最欣赏的人是林徽因,不仅因为她的文字漂亮清新,而且徽因是个敢于去争取爱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值得去记住。
第一篇文章《露珠》是和父亲共同完成的,所以说起父亲,晓花从内心深处充满着感激。父亲的身世比较坎坷,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有时候会因为不能及时变通而遭致怨恨,工作上一直都不太顺利。晓花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涉及太多,只是说:“就因为这样,我从小就很敏感,总觉得自己被人低看一眼,并在心中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让父亲幸福!”现在想来儿时的话语虽然只是儿时的豪情,却流露出对父亲一片深情。她笑着说:“父亲很少批评我,批评也是因为我‘不务正业’。那是在中考之前,同学们都在紧张复习,我反而沉迷于《红楼梦》,终于父亲发现了,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现在他老人家在家里颐养天年,做他喜欢做的事,平时送外孙女上学。我算是勉强做到了当时对父亲的承诺。”
祛浮躁之心写华美篇章
晓花说她自己是个很矛盾的人,一方面害怕别人关注自己,骨子里还是有些自卑;另一方面也喜欢被注视,需要被注视。从小她就是一个爱好广泛的人,特别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可惜毛病就是艺多不精,似乎没有一个可以值得拿出来说一说的特长,“感到有些惭愧”。一次又一次地表现自己,太想得到别人的认同,有时却适得其反。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时内心实在是太浮躁了,根本静不下来,在自以为是的世界里横冲直撞,抓不住生活的重点,不知道什么才是值得去追求的。“有段时间我还学习过声乐,没有出什么成绩,整个人像是漂浮在空气中的。”
后来她换了一个工作单位,周围的同事平时都喜欢写点文章,受到感染的她也重新拾起了文学,开始真正的文字生涯。《碎片》里的不管是散文还是诗歌,都是晓花沉静下来之后对生活点点滴滴的感悟,对美和丑的思考,对内心情绪的梳理。不过晓花倒是谦虚地说:“这本书暴露出了我许多的不足,比如内容还是有些肤浅,语句不够凝练,说明了我还要继续沉下去,继续学习。”她最近在重新阅读《红楼梦》,研究里面描写人物的写作技巧。
经过几年的写作时光,晓花终于明白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真正含义,也明白了做人应该脚踏实地,努力把事情做到完美的状态。她最近还在研究佛学,读到了一句话颇有感触,“我们不要去强求做个聪明人,关键是做个明白人。”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十载,一晃而过,可能还没来得及回味,时光就匆匆溜走,在有限的岁月里我们也许可以停下来看看四周的风景,看那广阔的天地,也看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