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达州文艺网站!     今天是:
达州文艺网

瓦沟中私藏老师名画被抄家
我与达州画家(九) 田启明
2010-11-12 16:28:00   来源:达州传媒网     作者:张全普 

 

《宣汉南坝》(水彩画) 田启明 作


    亦庄亦谐的田启明堪称达州画界“老货郎”,油画、水彩、水粉、雕塑样样俱齐。说他是位乡土画家,不仅仅是因为他从未离开过这方土地,也不仅仅是因为他画了一批表现大巴山风情的画;他还以绘画为终身职业,殚精竭虑,教画育人……对田启明其人其事我早有些耳闻。带着探访画家及其画作的急切心情,我只身前往宣汉南坝采访。
 
 
    南坝是距宣汉县城35公里的一个小集镇,清澈的前河水流经此地,背靠圣灯山,草肥牛壮,特殊的地域环境,民风民俗特色浓郁,这为画家提供了难得的创作土壤,也正是田启明一直生活在这里的真实缘由。
 
 
    进入田启明的家,一股浓郁的艺术气息迎面而来:楼道的墙壁上挂满了小幅水彩和水粉画,再向里走,客厅、画室、展览室、小院坝里,到处是油画、水彩、水粉、素描和速写作品。三层楼房内,几乎就是一个美术作品陈列馆。置身在这样的氛围中,敬慕之情油然而生。
 
 
    田启明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成都实用工艺美术学校,擅长油画、水彩。1957年,仅16岁的他就开始在《通川日报》上发表作品。然而,正当他风华正茂、欲展才华的时候,却遭到了不测风云。田启明的经历是坎坷的,下过冤狱、做过零工、画过广告,也开过照相馆,然而他以美术为终身追求,并于1986年自费开办了专业美术培训班。20余年来,田启明帮助和培养了众多的“山里娃”步入艺术殿堂。
 
 
    小小庭院,绿树葱茏,馨香宜人。或许是兴趣所致,田启明与我侃侃而谈,从早期的作品谈到今日的创作,我更深层地感受到一位大巴山区画家的不平凡经历。
 
 
    在一本由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吴作人题写书名的《王君易画集》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述:王君易的花鸟画在文革中被视为封建四旧遭查抄,但仍有爱好者冒着危险收藏,如他的学生田启明将《牵牛花》等几幅作品巧妙地藏于他家房屋上的瓦沟中,才侥幸保存下来……王君易是我国当代著名国画家,为保护好老师的作品,田启明的家被抄了。而今,价值连城的《牵牛花》真迹珍藏于田启明的画室里。
 
    文革期间,田启明塑了一尊“人物”像,有人用尺子细细地测量,说他塑得不像,为此被打成“右派”,坐了6年冤狱。当时宣汉大路沟劳改农场在押的有著名油画家周基昌、研究语言文学的董定美、作家邵昆等知名学者。周基昌早前在大路沟劳改农场办板报,田启明去了之后接替了他的工作,周便系统地给他传授外国美术史和中国美术史,以及一些绘画技巧。在几位知名学者那里,田启明不但发奋学美术,还学习了文学和诗歌,在狱中他坚持创作了不少油画作品……
 
    当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的时候,新的时代唤起了田启明实现艺术梦想的激情。他多年得到原厦门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魏传义在绘画上的言传身教,还与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向思楼教授等不少国内知名画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罗中立在宣汉南坝收集油画《金秋》一画的素材,田启明一路陪同。受罗中立的影响,这一时期田启明也创作了不少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作品,如《相亲》、《春》、《泉》、《赶集路上》、《奶奶的那时》、《信念》等,都无一例外地是他在深入农家大院或乡村山道上的见闻,模特也许就是他的奶奶、妻子和女儿。生于斯长于斯,画家乐此不疲地歌唱着自己的家园。
 
    田启明的创作是宽泛的,他早期乡土气息浓郁的油画如果说是对大巴山人文的写实,那么,他长期坚持写生的水彩和水粉,便是对如诗如画的田园巴渠的一种赞美……后来田启明结集出版了《水彩、水粉画集》,这些作品把田园诗化般的景致演绎到了一种极致。
 
    我羡慕田启明的豁达开朗和他那种创作状态,告别喧嚣,潜心创作,画与生俱来的这方热土,这是大巴山区最真挚的诗化语言。
 
 
田启明
 
    中国油画家协会会员、宣汉县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著有《田启明水彩、水粉画集》,多幅油画作品被收藏。油画《巴山情浓》参加四川省国庆50周年美展,雕塑《红军老战士》参加纪念红军长征33周年美展;上世纪80年代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设计了徽标;水彩画《龙观老街》于2003年发表在中国香港主办的《美术》上。

上一篇:《金秋》唢呐手是宣汉王石匠
下一篇:从宣汉知青到加拿大终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