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515艺术创窟位于原通川区罗江镇仙女洞巴渠文化自然村,隶属达州日报社,是市委、市政府确立的我市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之一,由尔雅传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具体负责打造。自今年6月筹备工作小组成立以来,全体同仁上下同心,团结协作,周密部署,合理安排,正逐步有效推进前期的各项工作。
仙女洞的历史沿革
上世纪60年代,仙女洞林木茂盛,蔚然神秘,隐藏着一块军事禁地,代号“515”。经年兵力把守,荫护着一派安然祥和。
1987年部队撤走,将仙女洞移交给地方政府,闲置了十年后,达州日报社于1997年接手开发旅游。旅游观光、餐饮住宿、拓展培训、会展会务,彼时的仙女洞景区,一派热火朝天。
2000年以后,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仙女洞度假村中止了进一步开发,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景区的转型打造
为落实市委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强力助推文化强市战略,给巴山画家群提供一个优美和谐的创作空间和交流平台,目前,达州日报社拟将此处转型打造成集艺术创意、美术培训、生态旅游的标志性综合文化产业园区,一个具有“地方国际”艺术风向标的艺术高地。
达州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仙女洞景区提档升级工作,2017年6月26日,市委书记包惠到仙女洞景区“515艺术创窟”现场办公,研究项目推进工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邓瑜华,副市长胡杰一同调研。
包书记指示:“文化艺术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对城市发展作用不可估量。达州文化底蕴深厚,有一大批全国知名艺术家。我们要搭建平台,营造氛围,像迎接达商回家一样,支持、吸引达州籍艺术家回归达州。”
目前,达州日报社正按照市委要求,积极筹备,完善各项手续。515艺术创窟已在达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对园区进行了环保验收、绿植布景、勘察设计招标,下一步将进入施工建设阶段。
515艺术创窟打造愿景
艺术创意
届时,达州籍知名艺术家将陆续入驻515艺术创窟,这里将成为巴山画家群进行艺术创作的主阵地。
目前,515艺术创窟已召开多次艺委会,委员们群策群力,对于艺委会的相关章程构架以及园区建设皆提出了良策。
优美的自然风光从来就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山水迤逦的515艺术创窟必将吸引更多的艺术家入驻。届时,“地方国际”不再只是一个概念性的口号,而是对515艺术创窟的最佳注脚--立足达州,汲取巴文化精髓,再走出达州,以新潮、宽容的姿态汇入艺术的长河。
艺术培训
515艺术创窟在前期规划中有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艺术培训。青少年美术培训,高考集训以及成人艺术培训将向社会开放。515艺术创窟浓厚的艺术氛围将进一步陶冶孩子们的艺术情操,使他们对艺术产生更大的兴趣。这里将成为启蒙艺术的摇篮,培养和输送艺术人才的基地。
旅游休闲
依山傍水的515艺术创窟亦将是一个市民旅游休闲的生态园区。
上个世纪60年代修建的几栋老房子平添古香古韵,园区整体建筑沿用青石结构,名家设计的画家工作室、洞窟美术馆、特色民俗酒店等,市民游览其中会感受到唯美多样的建筑文化。
一条清澈的洞耳河,一道幽深的长耳峡,蝉鸣鸟语,炊烟袅袅。在达城的近郊便可感受如此优美的山水,置身于天然氧吧。
园区将兴建515艺术创窟画廊、名家作品展陈馆、洞窟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市民游览于其中,不仅可以观览到众多名家名作,并能于艺术家们零距离接触,体验和感受他们创作的全过程。
515艺术创窟距离达城主城区9公里,与罗江镇规划新街区相连接,毗邻张爱萍故居,一条集特色建筑群、自然风貌、文化旅游与一体的旅游经济带,将镶嵌于达州城区北郊。
515艺术创窟的诞生及发展,契合了当前文化强市战略背景,它同巴山文学院、达州文艺之家等重点文化项目一样,担负着传承和弘扬达州文化的重任,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优美的仙女洞景区打造后将更放光彩,515艺术创窟将不负众望,为美好的愿景阔步前行!(图文/达州日报 录入/孙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