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达州文艺网站!     今天是:
达州文艺网

诗人洋滔:从大巴山吟唱到雪域高原
2008-03-25 09:27:00   来源:达州日报     作者:佚名 

 

   雪域诗人洋滔,真名叫杨从彪,达县管村人。他是中国作协会员,西藏作协理事,拉萨作协副主席,拉萨市文联党组成员兼秘书长,《拉萨河》文学杂志原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会会员。

 

    1963年7月,洋滔毕业于达县管村中学,他毕业那一年我教他的语文。他1965年18岁时在《通川日报》发表诗歌处女作《大巴山上开新田》之后,40多年来,在《诗刊》、《北京文学》、《报告文学》、《西藏文学》、《四川日报》、美国《侨报》、香港《大公报》、《澳门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儿童文学、评论、报告文学200多万字。出版诗集5部:《崛起的珠峰》、《驭马手》、《多情的世界》、《雪海》、《西天最后一片净土》(合集)。编著10部报告文学、散文、诗集。在四川、西藏两地从事教育及教育行政工作18年、报纸副刊和文学期刊工作20年。在“世界屋脊”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创办《拉萨河》和《拉萨晚报》,筹建拉萨市文联,是西藏雪野诗发起人之一,在国内有较大影响。获西藏文学十年奖,西藏拉萨政府最高奖——圣地文学艺术奖,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40余次。我由衷地为他的文学成就而高兴!

 

    洋滔当年在我们管村中学是全校闻名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之一,先后任班、学生会和团总支学习委员,不仅人长得帅,字写得好,作文成绩也多为“5分”(优),是学校有名的“小才子”。我教他的语文,我高兴的是,他的作文写得特别好,文学味浓。几乎每一次我都作为范文进行评讲,毫不吝啬地给予赞扬。

 

    洋滔毕业了,由于种种原因,各门功课成绩优异的他被高中拒之门外。我很震惊,对他说:“有志者,事竟成,与其悲哀,不如奋斗。”有一次,我去看望他,见他在生产队挖地休息时正坐在横放的锄把上全神贯注地读《诗刊》。我心里暗想,这小子今后定有出息。

 

    经过两年苦苦奋斗,1965年春天,《通川日报》发表了18岁的洋滔的诗歌处女作《大巴山上开新田》:“风如利刃雪如烟,/巴山一片战歌喧。//山在风中打寒颤,/人在山中开新田。//雪花裹身战三九,/不畏严寒不怕难。//铁镐掀开冰下土,/大锤落处火星溅。//号子声声应山谷,/山歌飞上云外天。//炮声送来又一春,/巴山献出千亩田。//站在山上细细看,/梯田层层接云端。”现在读这首诗,虽然感觉稚嫩、平实一些,但也不乏激情和才气。

 

    管村区委见洋滔有文化,文章写得好,调他到金窝——大堰公路工程指挥部做宣传工作,他每天奔波公路建筑工地,采访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的事迹,撰写稿件,绘制幻灯片,晚上放电影之前通过银幕向筑路工人宣传。认真办好工地简报,及时传播筑路信息。半年以后,洋滔被公社录用为民办教师。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读书创作,在《通川日报》、《四川日报》、《四川文学》等报刊发表消息、通讯和诗歌。1972年初冬,洋滔去了西藏。万水千山,隔不断师生情谊。到了西藏,我们联系不多,但他每出一本诗集,都寄我一本,让我共享收获之乐。我们常在信中探讨中国新诗,取得共识。我们都觉得,新诗应在古典诗歌、民歌、现代格律诗的基础上发展。洋滔在诗歌创作上实践着我们的共识,他努力创作既有古典意境又有新诗特点的古今结合的诗歌。他始终如一地热爱着诗歌,注意诗的平民意识和口语化叙述,写了《二月二十日晨记》、《阿敏》、《寄妻》等佳作。

 

    著名诗人梁上泉在与洋滔的交谈中,评价洋滔的诗说:“你到西藏去对了,那里的人文景观哺育了一代诗人,你的诗我爱看,不乏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美意境,又比较现代,不陈旧,很新鲜。”梁上泉说得很中肯,对洋滔诗歌的见解独到精辟。是的,家乡养育了洋滔,西藏成就了洋滔,他在西藏写下了上千首诗歌。与魏志远、吴雨初等一起发起西藏雪野诗,属于新边塞诗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诗坛影响很大。洋滔不属于那种狂热型诗人,他孝道母亲生活谨慎,不善言谈,不抽烟,不喝酒,基本上不喝茶,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写诗。他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家,培养了一大批文学家、诗人。西藏拉萨文化局1985年主办的《拉萨河》增刊《拉萨河之友》由洋滔主编,他主持的“大学生诗社社长们的诗”专辑发表了大学生诗人领袖潘洗尘、于坚、傅亮等人的作品,在当时影响很大。他曾担任《拉萨晚报》副总编辑,1985年7月,由他主持的《拉萨晚报》“日光城”副刊举办了“你最喜欢的中国十大青年诗人”评选活动,这是全国第一次搞这类评选活动,在八十年代诗坛影响十分深远。

 

    著名诗评家兼诗人姜红伟在《文学杂志诗歌编辑》中说:《拉萨河》文学季刊诗歌编辑洋滔,是八十年代最优秀的诗歌编辑家之一,由他主持的诗歌栏目发表了北岛、芒克、顾城等大批有才华的诗人的重要作品。尤其是他1985年1月编辑的《拉萨河》诗歌专号《珠峰诗卷》和5月编辑的《教育文学增刊》等,为中国现代诗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其功绩载入中国诗歌史册。

 

    中国著名作家马原、马丽华、扎西达娃、魏志远、吴雨初、杨晓敏等,都在洋滔主编的刊物和报纸上发表过诗歌或小说。杨晓敏后来成为纯文学一流刊物《百花园》、《小小说选刊》的主编,是当代中国文坛上的风云人物之一。《解放军文艺》主编刘立云说:“西藏诗歌我们是通过《拉萨河》发现的,原来这里是一块诗歌宝地!”在20多年的编辑生涯中,洋滔为他人作嫁衣,甘为人梯,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所编发的作品被《诗选刊》、《收获》、《小小说选刊》等刊物选载,马原小说《冈底斯的诱惑》最先发表在《拉萨河》上,改成中篇后又被《收获》刊用,闻名于世。

 

    洋滔是诗人、编辑家,还是西藏诗坛十分活跃的组织活动家。他不仅参与创办《拉萨河》、《拉萨晚报》,还参与了拉萨市文联的主要工作,还多次办笔会;协助西藏作协办好“太阳城诗会”;举办过四次大型西藏诗歌朗诵会,每次人数均在300人左右;编辑出版了《拉萨河》“百家诗会”专号,艾青、贺敬之、流沙河、汪承栋等为诗会题词,西藏老、中、青三代诗人几乎全部在诗会亮相,展示了西藏诗歌创作的力量,检阅了西藏诗歌创作的阵容,同时,国内诗人北岛、杨炼、廖亦武、韩东、小海等也在诗会亮相,成为国内诗人的一次大合唱。

 

    现在,洋滔创作热情不减,除继续搞好诗歌创作外,还写散文随笔、文学评论,近年来在《当代文坛》、《中国文艺》、《西藏文学》、《当代小说》等国家社科核心期刊和《西藏日报》、《重庆日报》、《达州日报》等重要党报发表文学评论20余篇。散文随笔散见于国内诸多报刊。

 

    读他的诗是一种享受,像饮甘醇的清泉,像听西藏高原的牧歌。

 

    最后愿洋滔为祖国为人民笔耕不辍,妙笔生花,写出更多更好的无愧于时代人民的佳作。愿洋滔扎根广袤的神州大地,永远展翅翱翔,在蓝天白云之间,永远放声歌唱!我们期待着……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杨翰端和他的讽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