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翰端这个名字,对于喜爱讽刺(幽默)文学的众多读者来说,已经远不是陌生的了。从1980年10月《重庆日报》发表他的讽刺诗处女作算起,20多年时间里,杨翰端已在《诗刊》、《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漫画增刊》、《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四川文学》、《南方周末》、《中国漫画》、《大众电影》、《星星诗刊》等100多家全国、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了讽刺诗和其它样式(杂文、讽刺小说等)的文学作品3000多首(篇),累计达数百万字。先后荣获“《南方周末》作品奖”、第五届、第六届“《四川日报》文学奖”、“《黑龙江日报》幽默文学奖”、97年“四川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以及其它多家省级报刊的各类征文奖。从90年起,他历年均荣获“《重庆晚报》优秀作者奖”。如今,他每年创作发表各类讽刺文学作品数百篇、几乎每天都有作品在省级以上报刊推出。此外,应著名漫画家徐鹏飞之邀,他在《北京日报》上开设“讽刺诗画专栏”、目前已连续发表作品数十首。他的处女诗集《怪味集》出版后,受到评论界赞赏,《中国文化报》等20余家报刊作了评介。四川文艺出版社还将该诗集作为优秀图书向读者推荐,并在第四届全国书展和香港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展出。
一
大致说来,国内偶写讽刺作品的作家、诗人的确不时有之;但象池北偶、易和元这样致力讽刺诗文学创作的作家却廖若晨星、屈指可数。现在,作为大巴山因专攻讽刺文学创作而异军突起的青年作家杨翰端,则以其独树一帜的“怪味”和持久笔耕的多产,崛起于文艺百花园中“讽刺诗”这一“带刺的玫瑰”领域,其针砭时弊、痛快淋漓之作愈益受到群众的欢迎、为千百万读者所熟悉。他的讽刺诗集《怪味集》一经问世即成了“畅销诗”、“抢手诗”,也当视作当前诗歌界一些作品缺少读者、乏人问津状况中的别一种引人瞩目、引人深思的“怪味”现象。
杨翰端出生于四川特产“怪味葫豆”的发祥地——山城重庆。少时喜好数理化,是学校品学兼优的尖子生,满有把握地做着别上灿烂校徽步入名牌大学的“清华北大梦”。孰料“文化大革命”一场浩劫,由于被归人了所谓“黑五类”,他的美梦破灭、化为泡影,却打起背包上了大巴山,从此成了“扎根派”,与大巴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先是在国营农场当知青、继而进剧团拉小提琴,然后又改行作编剧。几番探索曲折、几番沉郁奋争,终于,仿佛冥冥之中终有定数,他一头迷上“栽刺”,操起了创作“讽刺诗”的行当,竟然歪打正着,从此创作激情如春水涨闸,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将前述三千多首(篇)讽刺诗、讽刺小说变成铅字。与此齐头并进,他“三更灯火五更鸡”,坚持刻苦自学,以一个初中毕业生的底子,也竟然不怎么十分吃力地就取得了以考核严格著称的四川高教自考委员会颁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凭,至此,杨翰端少时的大学美梦终究成真、夙愿终究得偿,并获得全国自学成才奖和四川省职工自学成才二等奖。《中国人才报》以《一个“栽刺”的人》为题报道了他自学成才的坎坷历程。《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也先后载文评论他的讽刺诗作。除讽刺诗创作外,近年,翰端的讽刺小说亦密度渐大地散见于国内报刊,其中优秀的篇什被《小说月报》转载,这对于作者的创作潜质和读者的审美需求,都不能不说是颇具诱惑力的新讯号。
文如其人,诗如其人。生活中的翰端即是自然质朴、快人快语。他对同事坦荡磊落;对时弊嫉恶如仇;对事业执著坚韧——地道的“重庆崽儿”风度。岁月流逝,翰端年届“知天命”,却一如既往地活得很是潇洒、很是幽默、很是年轻,也活得很不超脱——他一颗诗人的渴求真善美的心紧随着时代脉搏而跃动,他一支犀利的鞭笞假恶丑的笔时时不忘为国家为人民且鼓且呼。现在,作为成就卓著的讽刺诗作家,杨翰端是达州市创作办公室的二级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达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99年,作为“崛起的巴山作家群”的代表人物,他光荣入选四川省“天府50年”成就展。2003年又被选拔为“达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最近,又被网络读者评选为全国最受喜爱的几十位杂文作家之一。
二
杨翰端的处女诗集《怪味集》共选讽刺诗80首,分为两个小辑。这两辑80首诗,堪称他早期10年问创作的800余首讽刺诗的拔萃择优之作。筛选既严,份量所以不轻。从题材内容看,《怪味集》中有对官僚主义、衙门作风、大锅饭的无情鞭笞;有对吹牛拍马、嫉贤妒能、编织钱权交易关系网等种种社会生活时弊的热讽与冷嘲;还有对文艺创作中公式化概念化倾向的谐谑嘲讽。从创作手法上看,《怪味集》的贯穿特点是立意深邃、构思奇巧、篇章精粹、自成一体。尤其在叙述手法上的真切平实与夸张类比交融、在语言采取上的活泼晓畅与含蓄蕴藉并重,是《怪味集》的两大独特之点。透过一首首机警幽默接踵而至、嬉笑怒骂斑斓多姿的讽刺诗,读者可以从中体味出翰端其人其文那种一如他的家乡山城重庆的特产——“怪味葫豆”所独有的特征:耐得咀嚼、口感怪异、常有出人意料的“麻辣”味热乎乎掠过舌尖,余味无穷;常有惊人之语被举重若轻、于看似不经意间平易简朴地道出。此外,翰端个人经历中的剧团编剧生涯无疑促进了他向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戏曲文化)的研修与学习。我们读翰端的《怪味集》,常享受着行文简炼以少胜多、节奏明快如鼓点击打、起承转合错落有致、对仗比兴与俚俗口语相映成趣的审美愉悦,感受到一股子刚建清新的可人之风徐徐吹送。这些都明白地显示着中国戏曲文化的相当陶冶和影响。不妨说,没有经过向中国传统戏曲文学的切实研习和为我所用的分解、汲取过程,翰端的讽刺诗至少在语言功力上不会达到目下的档次。一言以蔽之,我们可以说,一本《怪味集》,凝结着诗人对当今社会生活各个层面、诸种时弊的逼近观察、深刻思考与形象再现。
三
《怪味集》中的第一小辑多为针砭时弊的“投枪”式作品。其中,《伯乐轶事》可以视为这一类作品的代表。在当时众口一辞呼唤伯乐、称誉伯乐的情况下,诗人慧眼独具、反弹琵琶,敏锐地超前一步,抓住一些“伯乐”在地位发生变化后,就因了种种内、外的复杂缘由再不能辨识千里马的现象,独特地进行构思。他成功了。请听:
“伯乐选马有经验,/从此头上戴桂冠。/今天这儿作报告,/明天那里去讲演。/专门成立‘选马部’,/特聘他去做高参……/荣誉纷纷从天降,/伯乐暗打小算盘:/‘今后不可出差错,/遇事谨慎小心点……’/从此见了千里马,/评头品足审查严:/‘这匹马,腰腿健,/年纪太小甚遗憾;/这匹马,种不纯,/不信马上查档案;/这匹马,爱嘶呜/吵吵嚷嚷惹人烦;/这匹马,跑太快,/爬山过河不安全……’/选来选去选不中,/伯乐心中起疑团:/‘过去伯乐不易找,/为何如今选马难?’”(见《怪味集》第一辑《伯乐轶事》)
在诗人笔下,众口称誉、早有定评的识才先贤伯乐,成了一个拘囚于名利地位桎梏.因而从以善选千里马著称于世的“人才发现者”一变而为“人才睁眼瞎”。选来选去千里马居然全都成了“问题马”。高度凝炼的4组排比诗句,浅层面似在描述4种“问题马”的“问题”所在;深层则是揭示某些伯乐“选马难”的根本原因,可谓一以当十、寓意深刻。妙就妙在全篇的收束:伯乐自思自叹曰:“过去伯乐不易找,为何如今选马难?”一个强烈对照的、警醒的反问,引而不发、问而不答,把一个反常而现实的尖锐问题以简炼明快的语言凸现在、特写在读者面前;出人逆料的神来之笔是:这个反问既不由诗人代庖发出。亦不由旁观者责问、“问题马”们提问,而是当事者伯乐心存疑窦、自说自话,足见诗人观察的深刻和幽默的深刻。难得的是无论是作为诗人、还是作为社会一分子的翰端,他的眼光都是同样地敏锐。他居然把一个人人耳熟能详、老而又老的伯乐相马故事点石成金、衍化升华出别一番意境;他居然把一般人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社会时弊洞悉得那样分明、感知得那样强烈。我想这不仅是需要才思,亦是需要对社会、对时代的一种责任、一种激情的。短短24行《伯乐轶事》,留给人多少的回味与思考。
《怪味集》第二小辑大多为“准童话诗”。在这个小辑中,我们可以举出《简单而复杂的故事》来赏析:
“老虎饱餐后一声长啸,/其势如雷。地动山摇……/很快狮王的案头上,/便多了两份秘密的报告。/野猪的报告忧心忡忡:/‘大王,您可要睁只眼睡觉!/那老虎正觊觎您的王位呢,/可曾听见他野心勃勃的咆哮?’/狐狸的报告却热情洋溢:/‘大王,那老虎对您多么忠孝!/他随时关心着您的健康呢,/可曾听见他饱含深情的问好?’野猪说‘老虎是地道的野心家’,/狐狸说‘老虎是接班的好根苗’。/狮王对两种说法将信将疑,/从此密切注意老虎的一式一招。/时而他觉得老虎英俊潇洒,/时而他觉得老虎猥琐卑小,/时而觉得老虎忠心可对天,/时而他觉得老虎皮笑肉不笑……/一件本来十分简单的事情,/就这样被‘好心者’弄得复杂微妙。/至于狮王对老虎的态度,/自然凝固成一个永恒的问号……”(见《怪味集》第二集《简单而复杂的故事》)
碰巧。这又是一首仅24行、共300来字的短诗。诗虽短,却有写景、有角色、有对话、有议论、有细致透辟的心理描写、有起承转合的结构和深刻新锐的寓意。诗中的角色,是童话故事中常见的狮、虎、野猪、狐狸之类,手法亦是常见的拟人和夸张,事件乃是对“老虎饱餐后长啸问题”所引发出的两种反向反应,及狮王缘此生发的对老虎的疑虑、不信任。倘说《简单而复杂的故事》是诗体微型小说,并不过分。的确,这首诗所叙述的故事真是平凡、简单极了,小朋友们从中无疑可以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童话故事。然而,这首诗远不是写给小朋友们阅读的儿童故事。我们细读这首诗,会感觉由于构思的奇巧、“故事”切入角度的准确、极富个性的叙述语言的流畅和张力,活脱勾画出了现实生活中如“野猪”、“狐狸”这样的“马屁精”,虽屡遭挞伐却未见绝迹、且混得颇为如意乃至飞黄腾达这一丑恶社会现象。对兽中之王狮子被外来的、反复施加的、说法各异的各类谎言所惑、乃至疑心生暗鬼、祸及无辜这一现象亦进行了深刻的剖析。由是观之,诗人的“简单”故事显然是写给“大朋友”们阅读的,而且,其内涵、其哲理的“复杂”程度,肯定足以使“大朋友”们掩卷唏嘘、欲笑不能、也“有趣”不起来。
翰端讽刺诗的魅力和震撼力正在于此:读者从中可以获得某种深刻的点化和启迪,从而增强对社会弊端的鉴别力,对现实人生采取更加憎爱分明、坦荡磊落、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
四
杨翰端所著《怪味集》中的佳作远非上述诸篇。应当说,所精选的80首诗不仅味道“怪”,且又“颗颗香”,几乎每一首都有值得咀嚼、论说、剖析、欣赏之处。有些篇什虽则看似信手拈来、结体短小,内中却包涵着诗人多少日积月累的文学修炼、拳拳赤子的社会良知和厚积薄发的伏案劳作。由于篇幅的局限,笔者未能一一提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好在作品的优劣,读者是最伟大的评论家、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员。一本《怪味集》就千姿百态、坦坦荡荡地摆放在你的面前。
要肯綮深入地论及翰端的诗风和人品,远非这篇短文所能达成的。笔者以为,翰端的讽刺诗创作,作为诗坛并不多见的“怪味”现象虽已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和普遍赞誉,但却未引起评论界足够的、应有的重视。倘或本文能成为引玉的一块砖头,那应该是达到了笔者的最大愿望。翰端说过:“今后,我还将继续栽刺,为了护卫美、审判丑;为了我正在酣睡的小女儿笑得更甜。……”他的目标是单纯而明朗的,如同真理本身一样。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作家,他生逢盛世、正当盛年,生活积累与创作实践齐头并进,正是朝日喷薄、羽翼丰满。三千余首讽刺诗作和一本《怪味集》对于他旺盛的创作力来说,仅仅意味着探索与创造生涯的肇始。读者和评论界有足够的理由期冀杨翰端在后来的创作中有更为长足的拓展和更为精彩的表现。可以相信,他将无负于时代。
(此文原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当代文坛》,2007年第3期;已被新浪、雅虎网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