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点对蒋楠的印象,但在现实生活与他并不相识。然而,若论在网上读过他的诗文,也就算是相识了。所读也不多,文有《人口迁徙:造就永恒的新莞人》和《诗意地栖居:三诗人眼里的城市》,诗有《城市的眼睛》、《城市的记忆》和《城市的颜色》。但就是这么少的几篇作品,也足以让我产生深刻的印象,让我想其了王勃等初唐四杰描写长安的优秀诗篇。
这也难怪,我们所处的时代也许确实是一个与初唐有些相象的上升的时代。蒋楠亲密接触并魂牵梦绕的东莞是迷人而美丽的,而且,她还只是整个国家的缩影,因此足以代表一种社会理想及生活理想,或者起码能算是一种梦想。她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一个风姿绰约海滨大城市的过程和速度足以引起诗人的激情。于是,蒋楠的作品呈现一种强烈的豪迈的气息,同时借助东莞这个具体的城市作为讴歌的对象,表达了他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人文环境、文化和历史环境的深切关心与热爱。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一座城市可以没有诗人,但一座城市却不能没有诗意!”他的诗正是给他所钟爱东莞增加诗意。如同为他的女人在发髻上插上了一束,让她添了几分高贵和典雅。
我不能不与他的这种情怀产生强烈的共鸣,因为我们共处一个伟大的时代。然而,尽管我忝居伟大的首都北京,尽管我也作为普通市民见证了北京四环路、五环路及六环路开通的过程,我却尚未写出他那样豪迈而旖旎的作品。好在借助蒋楠的作品,让我在我向往已久的空域翱翔了一翻,饱览了一通东莞这位我尚未谋面的南疆美女。然后,我又放眼凝望我生活其中的北京,心中增添了更多的好奇与感动。
以上如果也算是对蒋楠的评论的话,只能算是感性的评论。至于理性的评论,我同意他自己的论述:“蒋楠的诗是一种非常尖锐的思想和一种非常新颖形式的完美结合。他把文学创作作为个人的生存对社会的一种挑战,尽管这种挑战微不足道,但那毕竟是一个姿态。他的作品可能带有预言的意味,但他的身份绝不能被视作高明的医生或者戴着光环的先知,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一种尝试性的探索。他甚至能在一次呼吸、一次脉搏、一次心跳之间捕捉到他身处其中的世界的全部景像和景像之中的意义。诗人这样做,并不是要将灵魂的 ,存在的 ,城市的 或与我们存在相关的一切终极的 弄个水落石出,他具体的工作就是将个别的经历直接还原成共同经历的可能性,使我们能够得以从不同的方向绕过物质世界的表象抵达生命的本质和核心。” ——《诗意地栖居:三诗人眼里的城市》。